气候变化问题

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 星山隆
2015年12月17日于重庆师范大学

 

 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大会落下了帷幕,并达成了历史性的协定。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国际问题之一。今天,我想就气候变化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1.什么是气候变化问题?
 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制造了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越来越高,导致全球变暖,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从而威胁人类的文明。
 为减缓全球变暖,必须大幅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2.气候变化问题是最大的难题
 气候变化是工业化进程的一种产物,已成为迄今为止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为困难的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此高度关注,同时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促使人们思考和研究如何应对。
 经济的增长、工业的繁荣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减排目标越大,就要进一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这意味着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如何在减少排放的同时又能发展经济,已经成为问题的困难所在。
 化石燃料在不久的将来被使用完吗?化石燃料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如果人类继续象现在一样使用化石燃料,不久的将来就会消耗殆尽。那时可能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了,可是要是等到那个时候,气候变化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想改善也来不及了。而且温室气体一旦排放出来,就会一直停留在空气中,不会自然消失。比如,煤炭资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占25%。2000年底,世界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11亿吨,世界煤炭消费量46.59亿吨,照此趋势,全球煤炭还可开采将近300年。人类不能等到那个时候了。

 

3.谁的责任?
 那么,谁应该为全球变暖负责呢?从历史上来说,应归咎于产业革命以来的发达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的95%;从1950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碳排放量占到全球的77%。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球共同应对的问题。随着中国、印度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以后会快速增长,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要承担责任。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2013年,中国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总排放量的26%,排在第二位的是美国,占16%。

 

4.为什么困难?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的问题,但现阶段解决起来还极为困难。原因有以下几个:
①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
 南北问题,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问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分歧就在于减排的数量多少与对象是谁。各国出于自身国情考虑,有着不同的经济诉求。现在的共识是:减排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即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资金、技术的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京都议定书》首次为发达国家设立强制减排目标,也是人类历史上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文件。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
 不过,一些发达国家对议定书遵循《公约》制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不满,主张发展中国家也要参与减排努力。现在,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比重约占60%。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减排努力将不会取得成效。

②各国有各自的考量
 各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利益,对减排有不同的考量,因此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也各不相同,也难以达成共识。
 想让它国使用石油的国家:产油国主要靠销售石油维持国家的发展。要减排就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为此要减少石油的开采,从而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减速。将要沉没的岛屿国家:由气候变化带来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不少岛屿将会沉没。牵涉利益多的北极周边国家:这些国家因地处寒冷地带,随着温度增加,可能使农业增产等利益。

 

5.COP21 巴黎协议
 12月12日,巴黎气候大会通过了巴黎协议,提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力争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内,同时设定了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所有国家都要设定自主减排的目标,虽然这不是强制性的目标, 但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全世界都要一起参加,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中美两国在这次巴黎协议谈判中,一直扮演着主角。两国及有关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巴黎大会成功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也是中美两国及有关各方加强协调、通力合作的结果。

 

6.为什么是划时代的?
 巴黎协议达成是国际社会20年来的努力的结果,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日本也为达成共识进行积极交涉,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这是全球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迈出的关键一步,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的划时代的协议。
 在诞生创新性的技术开发之前,现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只能将气候变暖的时间延后,而不能做出根本性地解决。

 

7.如何实现净零排放?
 巴黎协定指出,在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要实现净零排放,即实现温室气体吸收量和排放量相平衡。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要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现在的可行方法是:植树造林,让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现在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特别有必要开发费用合理的二氧化碳回收及存储的革新性技术。
 有人说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要推进解决这个课题,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2014年,全球使用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占电力生产总值的22.8%,其中太阳能发电仅为0.9%.

 

8.值得商榷的科学
 全球变暖真的会如预测那样发展吗?地球会完蛋吗?
 就在世界大部分主流媒体和主流科学家主张气候变暖的同时,也有一小部分科学家提出了质疑。他们指出:全球变冷而非变暖,将是今后100年的发展趋势;工业革命以来的变暖是属实,但放到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这样的变暖很平常。

 

9.日本的应对
 自1997年《京都议定书》通过以来,日本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并承诺在2012年度以内,将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平均削减6%。
 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能源结构。东日本大地震前,核电在日本的能源结构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地震后,日本国内出现了各种反对核电站的声音。面对民众压力,日本政府关停了核电站,增加火力发电,从而不得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
 尽管如此,2014年4月,日本宣布减排量平均达到了8.4%,已经达成了承诺的目标。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继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日本仍然属世界少有的节能减排优等生。
 而在新达成的巴黎协议中,日本政府再次提出减排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30年之前在2013年的基础上减少26%。
 我认为,人类社会包括中国和日本在内,采取行动认真对待气候变化问题,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