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轻轨诞生物语
2018/6/15
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馆
副总领事 斋藤宪二
2018年6月15日
副总领事 斋藤宪二
2018年6月15日
第一次到访重庆的日本人,在从机场到市内的途中,无不被渝中半岛、嘉陵江畔美丽的景色所打动。山上密密麻麻耸立着的高楼大厦、穿行在其间蜿蜒多变的轻轨,已成为代表重庆的一道风景。
其实,在轻轨建设的过程中,隐藏着许多中日交流的轶事。遗憾的是,随着当年开拓者们的年老退休,知晓这段历史的人越来越少了。重庆轻轨是中日友好交流在重庆的典范,我希望这段轻轨诞生故事永远停留在大家的记忆里。基于这样的初衷,我查阅了很多当时的相关资料,并走访了部分开拓者,整理出这段故事梗概,以飨读者。

重庆市交通概貌
重庆的主城区(特别是渝中区)的地形山高坡陡,起伏很大,远看起来,很像香港。道路崎岖,建筑密集,盘旋其间的街道狭窄,基本没有一条直路。初来乍到的日本人很难记住这里的道路走向。其他城市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在这里也难觅踪影。很多城市提到市中心,都会特指一个地区,而重庆是多组团多中心的城市,这也算是这个地形起伏不平的城市所特有的生活智慧吧!
上个世纪90年代,重庆市与中国其他城市一样,机动车迅猛增加,加上城市自身道路条件,重庆的交通拥挤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提到重庆轻轨诞生故事,就不得不提到主角之一的沈晓阳先生(时任重庆轨道交通总公司总经理)。据他介绍,在90年代的国家相关部门的研究评价报告里,重庆在全国22个大城市当中,城市公共旅客运输的综合发展水平排在倒数第二。报告指出,应尽快完善立体化公共交通网。
一眼看中轻轨
推动重庆轻轨诞生的日方主角之一石川正和先生(时任日本单轨协会技术部部长,日立制作所KM本部长)在协会内部刊物中提到了重庆轻轨诞生的缘由。石川先生从1989年访问日本的重庆市政府有关人士那里听说,曾访问过日本的重庆市的孙同川市长,在乘坐了北九州的轻轨后,完全被其魅力所折服,并说“希望今后能把轻轨建成重庆旅游的名片”。
1989年秋天,石川先生亲赴重庆进行现场考察,却得出了否定结论。当时设想采用轻轨制式的线路是现在的地铁一号线,而这条线路隧道占了70%,并不能充分发挥轻轨特点。此外,结合当时重庆市的发展状况(成为中央直辖市8年前),石川先生认为在此时引进轻轨这一最新交通技术还为时尚早。随后,石川先生将这个结果报告给了孙市长。
对轻轨的执着
但是,重庆市方面并没有放弃轻轨。1991年,重庆市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提出了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这时,引进轻轨的想法已经跃然纸上。
轻轨转弯半径小,运行噪音低,爬坡能力强,可通过在道路中央隔离带修建高架桥墩来架设轨道,可充分利用道路上面的空间,对现有的交通设施影响小。这些轻轨独有的特点非常适合重庆的地形。
可是,在当时的重庆,建设资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为此,时任重庆市公用事业局局长的王根芳先生来到日本,探讨可否利用日本的公共资金。这一年,他们又找到石川先生,以现在二号线为对象再次商讨引进轻轨的具体方案。石川先生认为,这条线路沿嘉陵江运行,依山傍水景观优势明显,很适合轻轨制式。
开通前的历程
之后的进展都很顺利。1992年12月,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现名国际协力机构)派出专家,开始项目可行性调查。起初共有10条线路列入候选,根据居民出行调查和客流预测,缩小范围至5条,并最终决定2号线最为合适。
1994年,国家计委批准重庆市引进轻轨交通系统。同时,以中国工程院院长施仲衡院长为团长、沈晓阳先生为副团长的城市交通技术调查团访问日本,并在东京都内举办了城市交通技术座谈会,实地考察了日本各类轨道交通。根据这次考察结果,重庆市制定了1995年至2010年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包括修建共5条、总长117公里的轨道交通网。
2000年,二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正式批准,决定采用日本轻轨制式。同年12月,二号线一期土建工程(较场口至大堰村,14.35公里,14座车站)正式动工了。2001年,中日两国政府间的日元贷款协议生效。2003年12月实现轨通、2004年6月车辆上线调试、11月开通观光运营、12月28日开始试运营,在国家及市里的大力支持和中日双方技术专家的辛勤努力下,2005年6月18日重庆市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国内首条跨座式单轨线路--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于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
参与项目的日中两国相关机构
负责轻轨二号线的中方政府机构是重庆市轨道交通筹备办公室(之后改名为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现为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日方下列机构参与了项目。
·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现为国际协力机构):工程可行性研究调查的实施主体
·海外经济协力基金(OECF。现为国际协力银行(JBIC)):项目形成推进调查的实施主体
·社团法人海外铁道技术协力协会(JARTS):系统整体的咨询顾问
·日立制作所:提供车辆、道岔、转向架
·日本信号株式会社:信号装置的技术指导
此外,为满足中方“国产化率70%”这一合同约定,项目仅从日方购入2列编组(共8辆)车辆,其余车辆则由日方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生产。
开通前的插曲
前面提到过的石川正和先生在其手记中介绍了整个二号线建设过程中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两点。一是人力的惊人作用。在山的斜坡或公路桥的下面进行极为困难的工程时,在必须动用重型工程机械的地方,人力居然完美地做到了,这点让人万分佩服。二是女性的参与。在包括技术领域在内的各个部门都能看到女性活跃的身影,觉得日本也应该如此。
2004年11月,二号线面向普通市民开通观光运营。从动物园站到大坪站,仅仅5公里的区间收费15元。这段距离,当时乘坐公交车的话需要1至1.5元,乘坐出租车的话则不到10元,在所有市内交通工具里乘坐二号线算是奢侈体验了。尽管如此,在开通初期每天仍有大批市民蜂拥而至来乘坐体验二号线,舒适便捷的乘车体验让大家对这个新奇的交通工具都竖起了大拇指。观光运营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底。
重庆轻轨二号线做为重庆市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中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深度参与该项目的海外铁道技术协力协会最高顾问(兼日本单轨协会副会长)菅原操,其功绩得到高度认可,并在2009年荣获中国政府授予的国家友谊奖。在接受人民日报的采访时,菅原先生这样说道:“这次获奖我感到很荣幸,实际工作大多是由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的各位在做,真正应该受到表彰的是他们。”
开通运营时的盛况
2005年6月18日,二号线较场口至动物园区间正式开通运营。这天上午9时,约500名嘉宾在动物园站齐聚一堂,隆重举行开通仪式。中方出席人员有时任建设部部长汪光焘,重庆市长王鸿举、重庆市委副书记姜异康、重庆市副市长赵公卿等,日方出席人员有国土交通省事务次官岩井敬、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远藤和也、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冨田昌宏、日本海外铁道技术协力协会最高技术顾问菅原操、东京单轨社长斋藤雅之、日立制作所会长金井务、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千速晃等。此外,仪式上还宣读了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北侧一雄以及日本单轨协会会长二阶俊博(众议院议员,现任自民党干事长)的贺信。时任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主任刘景元宣读工程报告、来宾致词。在剪彩后,全体嘉宾从动物园站试乘至较场口站。
运营初期二号线车票定价定为前三站1元,之后每4站增加1元。一开通,日均客流量就达到了3.1万人,到第四季度时更是达到了3.3万人,之后稳步增加。2006年,日均客流量达到了4.4万人。2005年7月1日,二号线二期工程(大堰村至新山村)开通试运行。
轻轨“走出去”
为把轻轨技术广泛推广普及到国内外,2005年7月21日至22日,“中国·重庆城市轻轨交通国际论坛”在重庆市举行。这次论坛由中国政府、重庆市、日本单轨协会、日本海外铁道技术协力协会联合举办,中方组委会设在重庆市轨道交通公司,日方组委会设在日立制作所。在500名左右的参会人员中,还包括韩国、马来西亚、迪拜等来自海外的来宾。代表中央政府的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光、代表重庆市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何智亚以及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冨田昌宏、日本轻轨协会专务理事日野祐滋分别致辞。
二号线沿线风景
●网红李子坝站
李子坝站是位于一栋近20层高的大楼第7层的站台,二号线在这里穿楼而过,成为了当下重庆热门的旅游景点,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和游客来此拍照,为此重庆市领导还专门指示在此修建观景台。
很多人会好奇,是先有了轻轨李子坝站还是先有了大楼?据有关人员介绍,这样穿露而过的设计是考虑到站台所处位置为陡坡,为防止滑坡并收回建设成本而采取了这样一举两得的设计,车站和大楼是同步设计的。
正是二号线这些独有的魅力,让它自开通运营以来一直深受重庆市民的喜爱,这让曾参与到这个项目的日方技术专家也非常骄傲自豪。
重庆的主城区(特别是渝中区)的地形山高坡陡,起伏很大,远看起来,很像香港。道路崎岖,建筑密集,盘旋其间的街道狭窄,基本没有一条直路。初来乍到的日本人很难记住这里的道路走向。其他城市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在这里也难觅踪影。很多城市提到市中心,都会特指一个地区,而重庆是多组团多中心的城市,这也算是这个地形起伏不平的城市所特有的生活智慧吧!
上个世纪90年代,重庆市与中国其他城市一样,机动车迅猛增加,加上城市自身道路条件,重庆的交通拥挤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提到重庆轻轨诞生故事,就不得不提到主角之一的沈晓阳先生(时任重庆轨道交通总公司总经理)。据他介绍,在90年代的国家相关部门的研究评价报告里,重庆在全国22个大城市当中,城市公共旅客运输的综合发展水平排在倒数第二。报告指出,应尽快完善立体化公共交通网。
一眼看中轻轨
推动重庆轻轨诞生的日方主角之一石川正和先生(时任日本单轨协会技术部部长,日立制作所KM本部长)在协会内部刊物中提到了重庆轻轨诞生的缘由。石川先生从1989年访问日本的重庆市政府有关人士那里听说,曾访问过日本的重庆市的孙同川市长,在乘坐了北九州的轻轨后,完全被其魅力所折服,并说“希望今后能把轻轨建成重庆旅游的名片”。
1989年秋天,石川先生亲赴重庆进行现场考察,却得出了否定结论。当时设想采用轻轨制式的线路是现在的地铁一号线,而这条线路隧道占了70%,并不能充分发挥轻轨特点。此外,结合当时重庆市的发展状况(成为中央直辖市8年前),石川先生认为在此时引进轻轨这一最新交通技术还为时尚早。随后,石川先生将这个结果报告给了孙市长。
对轻轨的执着
但是,重庆市方面并没有放弃轻轨。1991年,重庆市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提出了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这时,引进轻轨的想法已经跃然纸上。
轻轨转弯半径小,运行噪音低,爬坡能力强,可通过在道路中央隔离带修建高架桥墩来架设轨道,可充分利用道路上面的空间,对现有的交通设施影响小。这些轻轨独有的特点非常适合重庆的地形。
可是,在当时的重庆,建设资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为此,时任重庆市公用事业局局长的王根芳先生来到日本,探讨可否利用日本的公共资金。这一年,他们又找到石川先生,以现在二号线为对象再次商讨引进轻轨的具体方案。石川先生认为,这条线路沿嘉陵江运行,依山傍水景观优势明显,很适合轻轨制式。
开通前的历程
之后的进展都很顺利。1992年12月,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现名国际协力机构)派出专家,开始项目可行性调查。起初共有10条线路列入候选,根据居民出行调查和客流预测,缩小范围至5条,并最终决定2号线最为合适。
1994年,国家计委批准重庆市引进轻轨交通系统。同时,以中国工程院院长施仲衡院长为团长、沈晓阳先生为副团长的城市交通技术调查团访问日本,并在东京都内举办了城市交通技术座谈会,实地考察了日本各类轨道交通。根据这次考察结果,重庆市制定了1995年至2010年的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包括修建共5条、总长117公里的轨道交通网。
2000年,二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正式批准,决定采用日本轻轨制式。同年12月,二号线一期土建工程(较场口至大堰村,14.35公里,14座车站)正式动工了。2001年,中日两国政府间的日元贷款协议生效。2003年12月实现轨通、2004年6月车辆上线调试、11月开通观光运营、12月28日开始试运营,在国家及市里的大力支持和中日双方技术专家的辛勤努力下,2005年6月18日重庆市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国内首条跨座式单轨线路--重庆轨道交通二号线于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运营。
参与项目的日中两国相关机构
负责轻轨二号线的中方政府机构是重庆市轨道交通筹备办公室(之后改名为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现为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日方下列机构参与了项目。
·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现为国际协力机构):工程可行性研究调查的实施主体
·海外经济协力基金(OECF。现为国际协力银行(JBIC)):项目形成推进调查的实施主体
·社团法人海外铁道技术协力协会(JARTS):系统整体的咨询顾问
·日立制作所:提供车辆、道岔、转向架
·日本信号株式会社:信号装置的技术指导
此外,为满足中方“国产化率70%”这一合同约定,项目仅从日方购入2列编组(共8辆)车辆,其余车辆则由日方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生产。
开通前的插曲
前面提到过的石川正和先生在其手记中介绍了整个二号线建设过程中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两点。一是人力的惊人作用。在山的斜坡或公路桥的下面进行极为困难的工程时,在必须动用重型工程机械的地方,人力居然完美地做到了,这点让人万分佩服。二是女性的参与。在包括技术领域在内的各个部门都能看到女性活跃的身影,觉得日本也应该如此。
2004年11月,二号线面向普通市民开通观光运营。从动物园站到大坪站,仅仅5公里的区间收费15元。这段距离,当时乘坐公交车的话需要1至1.5元,乘坐出租车的话则不到10元,在所有市内交通工具里乘坐二号线算是奢侈体验了。尽管如此,在开通初期每天仍有大批市民蜂拥而至来乘坐体验二号线,舒适便捷的乘车体验让大家对这个新奇的交通工具都竖起了大拇指。观光运营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底。
重庆轻轨二号线做为重庆市最大的工程项目,也是中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深度参与该项目的海外铁道技术协力协会最高顾问(兼日本单轨协会副会长)菅原操,其功绩得到高度认可,并在2009年荣获中国政府授予的国家友谊奖。在接受人民日报的采访时,菅原先生这样说道:“这次获奖我感到很荣幸,实际工作大多是由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的各位在做,真正应该受到表彰的是他们。”
开通运营时的盛况
2005年6月18日,二号线较场口至动物园区间正式开通运营。这天上午9时,约500名嘉宾在动物园站齐聚一堂,隆重举行开通仪式。中方出席人员有时任建设部部长汪光焘,重庆市长王鸿举、重庆市委副书记姜异康、重庆市副市长赵公卿等,日方出席人员有国土交通省事务次官岩井敬、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远藤和也、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冨田昌宏、日本海外铁道技术协力协会最高技术顾问菅原操、东京单轨社长斋藤雅之、日立制作所会长金井务、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千速晃等。此外,仪式上还宣读了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北侧一雄以及日本单轨协会会长二阶俊博(众议院议员,现任自民党干事长)的贺信。时任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主任刘景元宣读工程报告、来宾致词。在剪彩后,全体嘉宾从动物园站试乘至较场口站。
运营初期二号线车票定价定为前三站1元,之后每4站增加1元。一开通,日均客流量就达到了3.1万人,到第四季度时更是达到了3.3万人,之后稳步增加。2006年,日均客流量达到了4.4万人。2005年7月1日,二号线二期工程(大堰村至新山村)开通试运行。
轻轨“走出去”
为把轻轨技术广泛推广普及到国内外,2005年7月21日至22日,“中国·重庆城市轻轨交通国际论坛”在重庆市举行。这次论坛由中国政府、重庆市、日本单轨协会、日本海外铁道技术协力协会联合举办,中方组委会设在重庆市轨道交通公司,日方组委会设在日立制作所。在500名左右的参会人员中,还包括韩国、马来西亚、迪拜等来自海外的来宾。代表中央政府的建设部总工程师王铁光、代表重庆市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何智亚以及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冨田昌宏、日本轻轨协会专务理事日野祐滋分别致辞。
二号线沿线风景
●网红李子坝站
李子坝站是位于一栋近20层高的大楼第7层的站台,二号线在这里穿楼而过,成为了当下重庆热门的旅游景点,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和游客来此拍照,为此重庆市领导还专门指示在此修建观景台。
很多人会好奇,是先有了轻轨李子坝站还是先有了大楼?据有关人员介绍,这样穿露而过的设计是考虑到站台所处位置为陡坡,为防止滑坡并收回建设成本而采取了这样一举两得的设计,车站和大楼是同步设计的。
正是二号线这些独有的魅力,让它自开通运营以来一直深受重庆市民的喜爱,这让曾参与到这个项目的日方技术专家也非常骄傲自豪。

(图片由蒋思拍摄并提供)
●浮图关手印墙
在佛图关车站旁一个养老机构外墙上,有一面轻轨建设者记念墙。墙上留有参与二号线建设的中日双方数百人的手印和名字,还刻有轨道建设大事记。现在这里是停车场的一角,不太引人注意。经多方协调,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将这里打造升级为轻轨建设者纪念公园。
在佛图关车站旁一个养老机构外墙上,有一面轻轨建设者记念墙。墙上留有参与二号线建设的中日双方数百人的手印和名字,还刻有轨道建设大事记。现在这里是停车场的一角,不太引人注意。经多方协调,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将这里打造升级为轻轨建设者纪念公园。

●中日友好樱花林
在离大渡口站不远的中华美德公园内,有一片美丽的樱花林,这里立有一块象征中日友好的纪念碑。2007年10月27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参与建设二号线的中日两国相关人员共同种下850棵樱花树。其中日本轻轨交通协会捐赠500棵樱花树苗,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捐赠350棵樱花树苗。据日本单轨协会专务理事日野祐滋的回忆,日方有日本单轨协会副会长菅原操等相关人士,中方有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以及重庆中学生代表、普通市民共300人参加了植树活动。纪念碑(中日友好之樱)上用中文和日文镌刻着这次活动的经过。
在离大渡口站不远的中华美德公园内,有一片美丽的樱花林,这里立有一块象征中日友好的纪念碑。2007年10月27日,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参与建设二号线的中日两国相关人员共同种下850棵樱花树。其中日本轻轨交通协会捐赠500棵樱花树苗,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捐赠350棵樱花树苗。据日本单轨协会专务理事日野祐滋的回忆,日方有日本单轨协会副会长菅原操等相关人士,中方有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以及重庆中学生代表、普通市民共300人参加了植树活动。纪念碑(中日友好之樱)上用中文和日文镌刻着这次活动的经过。

畅想未来
在2018年的五一劳动节小长假(4月29日至5月1日)期间,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重庆变得活力无限,成为新晋“网红城市”,人气陡增。据重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这3天到重庆的游客达到了1735万人次。在旅游网站“携程网”的最热旅游城市排行榜上,重庆仅次于北京、上海,高居第三位。
近年来,有多部在重庆取景的电影、电视剧上映,这也成为煽动“重庆热”的一大因素。二号线的荧幕处女秀就是2006年拍摄的《疯狂的石头》,而2016年上映的电影《火锅英雄》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017年上映的《二次初恋》,则让更多的国人见识了二号线的风采。另外,2018年6月刚刚上映的《幸福马上来》,以及中日合作的电视动画片《重神机潘多拉》,都出现了众多重庆元素。这些影视作品让轻轨二号线已成为了重庆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陈列馆内,我们看到,在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最新重庆市轨道交通规划中,未来重庆市将建成“17线+1环”共82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其中主城区780公里)。在上世纪交汇的瞬间,许多日本人和中国人对重庆轻轨这一梦想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辛勤的劳动。他们播下的中日友好和信任的种子,已经因轻轨2、3号线的相继开通而发芽,并伴随着重庆市民“日常出行”而不断枝繁叶茂,在未来即将盛开出芬芳的花朵。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两国人民都应铭记“吃水不忘挖井人”,肩负起为中日友好之花不断浇水施肥的使命。
注:本稿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日立制作所、日本轻轨协会、铁道车辆输出组合等内部刊物。
在2018年的五一劳动节小长假(4月29日至5月1日)期间,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重庆变得活力无限,成为新晋“网红城市”,人气陡增。据重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这3天到重庆的游客达到了1735万人次。在旅游网站“携程网”的最热旅游城市排行榜上,重庆仅次于北京、上海,高居第三位。
近年来,有多部在重庆取景的电影、电视剧上映,这也成为煽动“重庆热”的一大因素。二号线的荧幕处女秀就是2006年拍摄的《疯狂的石头》,而2016年上映的电影《火锅英雄》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2017年上映的《二次初恋》,则让更多的国人见识了二号线的风采。另外,2018年6月刚刚上映的《幸福马上来》,以及中日合作的电视动画片《重神机潘多拉》,都出现了众多重庆元素。这些影视作品让轻轨二号线已成为了重庆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的陈列馆内,我们看到,在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最新重庆市轨道交通规划中,未来重庆市将建成“17线+1环”共82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其中主城区780公里)。在上世纪交汇的瞬间,许多日本人和中国人对重庆轻轨这一梦想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辛勤的劳动。他们播下的中日友好和信任的种子,已经因轻轨2、3号线的相继开通而发芽,并伴随着重庆市民“日常出行”而不断枝繁叶茂,在未来即将盛开出芬芳的花朵。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两国人民都应铭记“吃水不忘挖井人”,肩负起为中日友好之花不断浇水施肥的使命。
注:本稿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日立制作所、日本轻轨协会、铁道车辆输出组合等内部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