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中国的饮食文化

2016/9/14
 
                             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  星山隆
                                2016914
 
 欢迎来自西南大学日语系和广岛市立大学中文系的各位同学到我们总领事馆文化大厅。今天,我在这里想和大家谈谈日本与中国的饮食文化的不同之处。我一年前来到重庆生活,感受到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上大不相同。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意识到,两国国民要相互理解真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在这里列举我感受到的3个主要的不同点。
1.在中国,大家的说话声音都很大。特别是在象电梯里、酒店大堂、地铁里这样的公共场所,说话时都大不在意旁人能否听到。相比较而言,日本人很安静,过分地在意他人,比如不会在在电车和公交车上接打电话。
汉语要求口齿清楚是原因之一,听起来很有精气神。而日语在说的时候不大张开嘴唇,听起来或许没有精神。我有住在中国的外国朋友到日本旅游后惊叹道:“日本人不说话。”

2.很多日本人不会明确说出自己的主张,而很多中国人都会有一说一。把自己所希望的事情明确说出来非常重要。日本人在告诉别人事情时,很多人会想,这样是不是不礼貌,会不会得罪人。同样道理,主要原因还是过于为对方着想。

3.在饮食方面,两国国民喜好的口味不同,也是超乎想象。提起四川菜,日本人都知道麻婆豆腐、回锅肉等,在中国菜中也属于很辣的菜,相当受欢迎。但是,在日本,我们熟悉的四川菜却和其大本营重庆和成都不同,辣的程度也有天壤之别。里面的花椒用得让人几乎感觉不到。我认为这是因为正宗的四川菜很久以前来到日本后,为迎合日本人的口味而发生了改变。有关这些的具体情况,接下来朱大明社长也应该会提及。相反,最近重庆人在品尝日本拉面时,却说太咸了。对中国人来说,酱油是用来调味的,有一点味道就可以了。我知道还有好几个这样的例子,由此我感觉到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味觉大不相同。
 
 今天的主题是饮食,我首先讲讲日本饮食的特征,之后再谈谈从饮食文化的差异来看日中文化的不同。
 谈到日本饮食的特征,第一点就是日本人喜欢生鱼。其理由是日本国土狭长,四面环海,也有历史上受佛教影响大,有不吃动物肉的习惯这方面的原因。
 第二,日本料理注重食材的新鲜。保持食材原汁原味的菜肴味道总体偏淡。与日本菜相配的日本酒,其香味显得柔和。与此相反,中国菜因为要用火烹饪,所以要用白酒这样的烈性酒来搭配。
 第三,日本料理也被称为“视觉的盛宴”。对食物的装盘和餐具追求完美,同时喜欢体现出季节感。这可以说是日本人审美观的表现。与此相比,听说中国人更讲究菜肴本身味道,是这样吗?
 第四,自古以来,中国的掌权者对饮食抱有浓厚的兴趣,因此饮食文化得以发展,食材也是丰富而豪华。日本里有这样一句话:“武士は食わねど高楊枝”,意思是身为权利者的武士崇尚简朴,就算没有吃饱饭,也要掏出牙签装作已经吃完了。中国人把这种行为称作“打肿脸充胖子”。现在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但是日本有一种传统,就是对追求和谈论美食有所顾忌。日本料理原本就绝不豪华,甚至有人认为是穷人的菜。
 第五,最后一个要说明的特征是,日本饮食吸收了包含中国菜在内的众多外国菜系的优点,日本饮食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富有多样性也是日本料理的特征。日本菜擅长在保留日本饮食传统部分的同时,将外国菜的精华融入日本风格。中国菜是世界三大菜系之一,不是也具有保留了传统这样的特色吗?
 
 接下来,我想根据刚才对饮食文化的介绍,把日中文化的差异总结为如下3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第一,中国的餐桌是圆形,日本的是四方形。在中国把菜品放在桌子的中央,大家伸手夹菜,因此中国的筷子比较长。而在日本,用餐前会将每个人的分量分好,筷子也没有中国的那么长。此外,日本的筷子和碗,会因为男女性别的不同,其长度、大小也各不相同,设计也不一样。而中国都是一样的。
 圆桌上大家从同一个盘子夹菜,让大家形成了伙伴意识,适合所有人一同欢乐地享受用餐。与此相比,日本的餐桌则比较安静,大家各自吃各自的份,边用餐边说话也被认为是一种没有教养的行为。还有人认为,和其他人从同一个盘子里夹菜不卫生。受此影响,很难培养出伙伴意识,人际关系恐怕也不那么开放。
 第二,吃不完的问题也经常被拿来比较。中国人比较好客,经常招待朋友、客人到家里或者餐馆用餐。中国人认为,为客人准备吃不完的饭菜才能体现礼节。日本人作为客人被招待的时候,如果饭菜吃不完,觉得太可惜,会尽力把桌上的饭菜都吃完,而作为主人的中国人以为菜不够,进而又继续点菜。在日本,通常每一盘菜的份量都比较均衡,有时会有人没吃好。点菜时希望分量适宜,如果剩下的饭菜较多,会担心是不是饭菜不合客人的口味,客人会不会勉强吃下去?
 与其去比较哪种待客之道更好,我认为还是应该从饮食文化的不同、待客思维的差异方面来考虑。
 
最后第三点,宴席中喝酒方法的不同。日本人即使大家一起说“干杯”,完全不能喝也没有问题。但是,在中国,就要象“干杯”的字面意思一样,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而且一个人独自喝也不行。喝酒时,一定是两个人以上,大家互相对视,说了“干杯”以后,喝干杯中的酒。原本就不擅长拒绝的日本人在作为客人时,面对酒席上全体中国人的干杯攻势,酒量不好的人往往酩酊大醉。这是中国式的待客之道,也是为了增进友好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日本人普遍认为,喝酒不用勉强,想喝的人根据自己的酒量适当地喝就行了。和中国人想比,日本人在利用喝酒的机会来缩短相互间的距离方面可能要差一些。
    以上就是我举的3个例子。在中国人看来,大家围坐在圆桌,一起夹菜,准备很丰盛的菜肴,让客人酒足饭饱,是很好的款待。酒不是一个人单喝,要大家一边干杯一边喝。我认为中国人有利用吃喝来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的传统。日本人首先是将为对方着想放在第一位,拉近人际关系退而居其次。在自己家中招待客人,是为了进一步密切相互间的关系,但是日本人担心对方拘谨,所以觉得不好意思,因此不太请客或者去做客。曾经有人说,日本人注重礼节,但在人际关系方面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我觉得也体现在这些饮食文化的例子中。
 在座的各位可能有些同意我的观点,也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大家今后都将是日中两国之间的桥梁,今天所说的内容如果能够给大家一点参考,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也很期待听到大家的想法。